085500 機械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擁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并設有博士后流動站。依托機械電子工程國家重點學科、"211工程"先進制造及自動化重點建設項目。
本學科圍繞國家、地區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需求,積極探索高技術研究與先進適用技術開發相結合、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開發研究并舉的學科建設方針,研究項目主要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防科工委和企業的委托等,年均科研經費約3000多萬,多項研究項目曾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省市級科技進步獎。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有長期的合作關系。
本領域點依托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招收和培養研究生。主要研究基地包括上海市機械自動化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上海大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機電一體工程中心、上海市機器人研究所、上海大學微機械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快速制造中心、上海大學電子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新型顯示技術及應用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各專業研究室等。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方向圍繞機械制造及自動化領域中的數字化設計和制造、檢測與控制、制造工藝和機電一體化裝備、制造過程管理與系統集成、以及智能制造與機器人技術等,開展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通過學習與研究,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理論,廣闊專業知識,能夠獨立從事應用基礎研究、工程應用開發、制造企業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技術,機械制造工藝與裝備,機電一體化系統,機器視覺檢測及伺服控制,先進機器人技術與應用工程,企業信息化及管理,包裝工程技術,工業設計技術與應用等。
機械電子工程方向集機械、電子、液壓、氣動等技術和計算機控制、檢測、傳感等技術于一體的新興綜合性學科,著重培養既有扎實的機電工程基礎知識,又掌握基于計算機信息處理和自動控制理論的機電系統集成技術,造就能從事機電一體化系統研究、開發及應用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機械電子工程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先進機器人技術及應用研究,工廠自動化及應用工程研究,基于精密技術的微機電系統研究,機電一體化裝置與工程研究,檢測與傳感技術,機械振動分析及智能控制,計算機圖像和虛擬現實技術,機電與流體智能測控技術等。
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以國際研究水平的前沿理論和尖端技術為發展目標,體現了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內容。培養學生不僅通曉機械方面的專門理論,而且掌握現代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等在機械工程領域中的應用技術。通過學習和研究,可獲得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開發、高等學校教學和選擇多種工作的能力。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轉子系統的潤滑理論與軸承技術、密封技術,智能支承技術及機電一體化設計方法,機械工程現代設計方法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機械的強度和安全斷裂分析研究,摩擦學設計與測量技術,現代工業工程,潤滑工程與潤滑化學,半導體及平板顯示裝備與工藝等。
車輛工程方向以傳統車輛技術研究為基礎,著力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無人駕駛車輛技術的研究,培養學生掌握車輛結構設計、運動性能分析、電子技術及控制技術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有車輛系統設計與測試、汽車電子技術、汽車驅動技術、汽車系統動力學及控制、智能車輛環境感知與自主導航技術、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控制技術、地面運載車輛設計與控制、無人水面智能移動載體的設計與控制、空中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車輛液壓傳動技術等。
精密儀器及機械方向集精密機械工程、電子信息技術、光學工程與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等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高新技術密集型綜合性學科。所設課程理論聯系實際,及時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著力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突出,具備在上述專業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和應用開發能力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本研究方向研究力量雄厚,為198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屬上海市重點學科,并獲得"211工程"重點建設。本學科長期從事精密機械設計與機構優化、現代光電測試技術、精密測量與傳感技術、微機械與特種機器人技術等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應用開發,完成了包括國家86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市和國務院各部委的重大科技攻關和各類基金研究課題,并承擔和完成了大量的工程應用科研項目,先后獲包括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等多項各級各類科技獎勵。精密儀器及機械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精密儀器及機械的現代設計方法,現代測試與傳感技術,微機械與特種機器人技術等。
工業工程方向以計算機集成制造的高新技術為背景,培養具備現代工業工程和生產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能對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與管理系統中所出現的較為復雜的問題,進行分析、規劃、設計、評價、控制,以及創新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研究內容包括工業工程基礎、工程經濟學、運籌學與系統分析、生產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管理學、物流管理、設施規劃與設計、運營管理等。
工業設計方向主要研究設計基礎、設計表現技法、計算機平面設計應用、工業設計CAD、材料與工藝、產品設計、包裝結構設計、印刷技術、視覺傳達設計等。
智能制造工程方向培養以學生為中心,以專業知識—能力—視野為主線,以課堂教學實踐、企業實踐和國際化交流為抓手,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團隊和領導才能和終生學習能力。學生除具備數、理、力學基礎和良好的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外,還應該具備跨學科工程科學、人文和社科等方面知識。在專業方面,學生將掌握智能制造原理與技術的相關理論體系,具備將智能制造知識加以綜合應用,發現、分析、解決智能制造工程領域復雜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工程控制原理、人工智能算法、數字制造技術及應用、智能生產線仿真技術、智能機床與制造系統、機器人學導論、機器人控制基礎與matlab仿真等。
學制:2.5 年
研究方向:
01.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02. 機械電子工程
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04. 車輛工程
05. 精密儀器及機械
06. 工業工程
07. 工業設計
08. 智能制造工程
指導教師:
01研究方向:劉麗蘭教授、屠大維教授、李明研究員、李朝東教授、何永義研究員、趙翠蓮研究員、周傳宏研究員、邢科禮研究員、劉建影教授、郭帥教授及副教授24名。
02研究方向:劉樹林教授、羅均教授、錢晉武教授、劉亮教授、周曉君教授、蔣蓁研究員、談士力教授、陸利新研究員、彭艷教授、蒲華燕教授和雷靜桃教授等30多名正副教授。
03研究方向:王小靜研究員、張建華研究員、張鋼研究員、楊緒勇教授、李喜峰研究員及14名副教授。
04研究方向:吳智政教授、馬立教授、何永義教授、張旭教授、張震副教授、孫濤副教授、劉宏月講師、馮永慧講師、王文副教授、張金松副教授、華子愷副教授、張曦副教授、王秀梅副教授、何斌研究員、金賢建等。
05研究方向:于瀛潔教授、呂麗軍教授、郭紅衛教授、王志明教授、程維明教授和王馳教授等正副教授。
06研究方向:張在房副教授、嚴良文副教授、樊蓓蓓、段超群等。
07研究方向:高增桂、李曉溪等。
08研究方向:劉麗蘭教授、李明研究員、何永義研究員、趙翠蓮研究員、周傳宏研究員、郭帥教授、何斌研究員及副教授14名。
考試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論
2. 204英語二
3. 302數學二
4. 914機械設計(二)(專)
復試科目:
機電綜合
備注:
1. 本專業在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培養。
2. 聯系人:
01、03、06、07、08方向:戰茜 (021)56331513 [email protected]
02、04、05方向:陸筠 (021)56331180 [email protected]
以上就是“2021考研專業目錄:上海大學2021年機械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目錄(全日制)”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