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人數
招生人數決定了總容量。如果太小,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要采取擠進去的策略。如果較大,相對來說機會也就多出很多。對于經濟學專業基本都是報考人數非常多,報錄比偏高的。
一般情況下招生單位各專業的招生人數變化不會很大。近幾年,研究生的規模一直在擴大,招生人數總趨勢當然也是在上漲。考研er們在擇校的時候也可以先參考一下招生人數。
二、報考人數
當年的報考人數一般看不到,只能看到前幾年的數據。不過這些也足以判斷出某個學院專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如果報考人數太多,推免的也不少,留給統考生的機會相對較少,那么該專業競爭很激烈。難度無疑大了很多。
三、錄取人數
這里的錄取人數指的是復試完最終的錄取人數。這個與前一年公布的“招生人數”可能有些出入。特別是一些名校的熱門專業,競爭激烈難度大,可能存在“大小年”現象。小伙伴們在確定目標院校的時候可以綜合查看近三到五年的錄取情況。
四、報錄比
報考人數和錄取人數作對比,就得出每年的招生報錄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是衡量某個專業報考熱度的核心指標。如果報錄比一直居高不小,說明該專業持續很熱。
五、推免人數
建議考生在報名時最好核查一下所報院校專業的推免情況。如果某個專業推免人數太多或者全部是,那就要慎重選擇或者重新報考。否則,可能面臨嚴峻挑戰,甚至從這個時候就已經沒有被錄取的機會。
六、復試分數線
在這里要強調一點,過了復試線只是意味著有機會參加復試,并不一定能被錄取。所以這里面還有一個最低錄取線。這條線肯定比復試線稍高一些。僅僅過了復試線還是比較危險。成績是王道,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