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楊建榮研究員做客上財MBA云視角,給同學們帶來了MBA視角討論:全球化重構應著眼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的主題分享。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具體的內容吧。參與提前面試的考生也可以逐步提升個人的思維視角。
MBA視角:全球化的沿革:從GATT(關貿總協定)到WTO
楊老師開場用《人類簡史》一書引出對全球化的探討:以色列歷史學家赫拉在書中用比較寬泛的概念講述全球化發展——金錢、帝國和宗教的融合統一;但經濟學家往往從經濟和貿易等方面來理解全球化。本輪全球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布雷頓森立體系的建立(美元和黃金掛鉤的制度,作為全球支付和儲備貨幣),關貿總協定GATT是標志。經過50年的順利發展,1995年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宣告全球化進入到一個新的超級發展階段,貿易、金融和產業鏈全球化隨之得到迅速發展,帶來了世界經濟長周期增長的巨大紅利。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供應鏈依賴加大等,集中到當下產生了“負利率、負油價、負增長”這一前所未有的局面。
MBA視角:全球化進程中的國家意志與意識形態干擾
在談到全球化進程的影響因素時,楊老師說道,國家意志和意識形態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全程化進程。以美國為例,其國家意志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領導世界”——政治上主導聯合國以及聯合國的二級組織;經濟上主導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IMF等國際組織;軍事上依靠強大實力,支持其政治經濟上領導全球的目的;文化上輸出核心價值觀-自由民主平等。
但期間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1998-2008的兩次世界金融危機,對其霸主地位產生了影響;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發起了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大規模戰爭,其領導世界的國家意志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美國的高科技產保持了霸主地位,但制造業外移造成產業空心化就業困難;國際貿易逆差國債率上升,造成了大量社會問題,中產階層萎縮,民眾幸福感下降。
除此之外,東西方文化差異以及疫情沖擊下民粹主義的抬頭,意識形態偏見造成的中美貿易戰及多領域對抗,都對全球化進程以及中美關系造成了重大挑戰。
MBA視角:我國對外貿易合作遭受重重阻擊
談到中美關系以及我們面臨的挑戰,楊老師解析道:美中兩國是全球第一、二大經濟體,合作對于兩國和全球經濟發展很重要,但現在經貿及其他領域的對抗愈演愈烈,我們面臨巨大挑戰。從中興通訊到華為技術,從芯片集成電路到AI、5G、機器人無人機領域;從基因(轉基因食品技術)、生物醫藥到航天技術,美國對華統統都采取了封殺和遏制。楊老師接著以芯片技術為例,給我們講述了中芯國際-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企業的創業成長之路。楊老師感慨道:“在芯片領域,以上海中芯國際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20年前開始了艱苦的探索奮進之路,雖然面臨很大困難,但下一個20年肯定會有我們的一片天地!
MBA視角:貿易逆差和金融危機后的“制度之爭”
楊老師接著就貿易逆差及其深層的制度之爭給大家做了進一步闡釋:美國存在的巨額貿易逆差,是其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主要借口,但逆差形成的原因復雜,與兩國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其根源是美國居民、政府儲蓄不足而又過度消費。貿易逆差背后體現了制度之爭,金融制度、企業與科技制度、國家治理與危機處理制度之爭。我們應該意識到兩個國家特別是中美之間,各有各的國情,只要適合本國國情,有利于世界穩定發展的制度,就是可取的
MBA視角:全球化重構的現實與未來
在看待當下的全球化局勢時,楊老師認為:當前新冠疫情加劇了各國逆全球化操作,國際經濟組織面臨巨大的困難挑戰。美國是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主導者和摒棄者,國際體系正在經歷重要的調整和變化,但難以全部推倒重來。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經濟發展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中美兩國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上已經深度交融和相互依存,雖然戰略競爭和全面遏制已經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軸,但完全“脫鉤”極為困難。
今天MBA視角討論:全球化重構應著眼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的內容就到這里啦,希望對報考MBA的考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