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概論從自然科學的發展歷程入手,分別介紹古代、近代、現代和當代自然科學成就,使學生了解自然科學發展的歷程,最后專門介紹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使學生對自然科學成就有感性認識的同時還能從理性的層面上加以理解。充分注意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的相互滲透,引導學生對現代科學進行哲學反思,加強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啟迪,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考試范圍:
一、中國古代科學技術
內容:
(一)中國科學技術的萌芽和奠基(遠古到春秋戰國時期);
(二)中國科學技術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秦漢到南北朝時期);
(三)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隋唐到元代);
(四)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緩慢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明清時期)。
基本要求:
(一)了解和掌握遠古到春秋戰國時期的自然觀和重大科學技術發明;
(二)了解和掌握秦漢至明清時期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及重要科學技術成就;
(三)了解中國古代的科學思想。
二、西方早期科學技術
內容:
(一)西方科學技術的起源;
(二)西方古代的科學技術;
(三)古代的自然觀。
基本要求:
(一)了解自然科學的萌芽和興起;
(二)了解西方古代的科學技術,掌握古希臘的科學思想及其科技成就;
(三)了解西方中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歷程。
三、近代自然科學技術
內容:
(一)近代自然科學的初步發展;
(二)第一次產業技術革命;
(三)近代自然科學的全面發展;
(四)第二次產業技術革命。
基本要求:
(一)了解物理學的進展及理論;化學上的成就;生物學的飛躍;天地演化的研究;
(二)了解近代技術的革命和發展,掌握近代技術革命的特點;
(三)了解近代自然觀的主要特點。
四、現代自然科學
內容:
(一)物理學革命及其影響;
(二)宇觀世界探索;
(三)深入微觀世界和追求物質統一性;
(四)地球系統科學、生態學和環境科學;
(五)生命科學與智能探索;
(六)系統科學與探索復雜性。
基本要求:
(一)了解20世紀物理學的主要成就,掌握相對論及其量子力學的主要內容及其哲學意義;
(二)了解原子彈的研制的歷史背景及國際戰略格局,探討核能的和平利用;
(三)了解20世紀宇宙學的主要成就,掌握大爆炸宇宙學的主要內容;
(四)了解20世紀生命科學的主要內容及主要成就。
五、當代高技術
內容:
(一)當代高技術的崛起及其特點;
(二)計算機技術;
(三)生物技術;
(四)新材料、新能源技術;
(五)海洋技術與空間技術。
基本要求:
(一)了解新材料與新能源技的主要成就;
(二)了解信息科學與技術、激光技術的主要成就;
(三)了解計算機技術與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現狀,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了解克隆技術所引起的社會倫理道德問題。
六、 科學技術與社會
內容:
(一)科學技術概述;
(二)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
(三)科學研究及其評價;
(四)科學研究的方法。
基本要求:
(一)掌握科學與技術的概念及其關系;
(二)了解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理解科學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三)掌握科學研究及其評價;
(四)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
考試類型:
本門課程考試題型包括與印刷相關的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等。
推薦書目:
1. 陳美東主編,《簡明中國科學技術史話》,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