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核要求
1、考生應當準確掌握法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
2、考生應當準確掌握法理學原理及相關理論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內在邏輯。
3、考生應當能夠綜合分析各種法律問題和法律規則背后所包含的法理思想和法理精神。
4、考生應當了解法理學發展的前沿問題。
5、考生應當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維和法律表達能力。
二、考核評價目標
1、考生對法理學的基本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以及對法理學前沿問題的了解程度;
2、考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和綜合法學理論素養;
3、考生綜合應用法理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考生進行法律研究的基礎及進一步培養的潛力。
三、考核內容
導 論
第一節 法理學的對象與性質
第二節 法理學的歷史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形成及其意義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中國化
第一章 法的概念與本質
第一節 法的概念
第二節 法的本質
第三節 法的基本特征
第四節 法的要素
第二章 法的產生、發展與歷史類型
第一節 兩種對立的法的起源觀
第二節 法的起源
第三節 法的歷史類型
第三章 法律的價值
第一節 法律價值的概念
第二節 法與秩序
第三節 法與自由
第四節 法與平等
第五節 法與人權
第六節 法與正義
第四章 法的淵源與效力
第一節 法的淵源
第二節 法的分類
第三節 法的效力
第五章 法律關系
第一節 法律關系的概念和分類
第二節 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
第三節 法律關系的內容
第四節 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和消滅
第六章 法律行為
第一節 法律行為的概念
第二節 法律行為的結構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一節 法律責任的概念
第二節 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
第三節 法律責任的承擔
第八章 法律技術方法
第一節 法律技術方法的概念
第二節 法律解釋
第三節 法律推理
第四節 法律論證
第九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理學的歷史文化基礎
第一節 中國傳統法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近代法理學的探索與變革
第十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本質和作用
第一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
第二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和作用
第三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發展及其歷史經驗
第十一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民主政治
第一節 法與民主政治的一般關系
第二節 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國情的選擇
第三節 中國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
第四節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第十二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經濟、文化、社會
第一節 社會主義法與經濟
第二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文化
第三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和諧社會
第十三章 中國社會主義立法和法律體系
第一節 中國社會主義立法的指導原則
第二節 中國的立法體制
第三節 中國的立法程序
第四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五節 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
第十四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律實施
第一節 法律實施的意義
第二節 法律執行
第三節 法律適用
第四節 法律遵守
第五節 法律實施的監督
第十五章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一節 依法治國的概念
第二節 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
四、參考書目
張文顯等,《法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