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的范圍及目標
1.《動物生理學》課程包含緒論、細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謝與體溫調節、泌尿、神經系統、內分泌等部分。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動物生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生命活動現象及其生理過程和機能調節機制,能夠運用動物生理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分析生命活動現象及其規律,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2.《動物病理學》課程包括緒論、疾病概論、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水代謝及酸堿平衡紊亂、細胞和組織損傷、適應與修復、炎癥與腫瘤、心臟血管系統病理、消化系統病理、呼吸系統病理等部分。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動物病理學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機理,能夠運用這些基礎知識,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試卷分數:滿分為150分,其中動物生理學75分、動物病理學75分。
3.試卷結構及題型比例:
試卷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即:簡答題約80%;論述題約10%;應用分析題約10%。
三、考試內容要點
(一)動物生理學部分
1.緒論
家畜生理學;內環境及內環境穩態;興奮、興奮性與刺激;反射及反射弧;反饋控制系統、正反饋和負反饋;生物節律。
家畜生理學的三個研究水平及研究任務;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機體內環境穩態的生理意義;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及特點。
2.細胞的基本功能
被動轉運、單純擴散、易化擴散、主動轉運;靜息電位、動作電位、閾電位、閾刺激、閾上刺激、閾下刺激;極化、去極化、復極化與超極化;肌原纖維與肌小節、運動單位、神經-肌肉接頭、興奮-收縮偶聯、等張收縮與等長收縮、單收縮與強直收縮。
細胞膜物質轉運的各種方式及特點,細胞興奮性變化的四個時期及特點,影響靜息電位水平的因素;動作電位與局部反應的特征區別;神經-肌肉接頭的興奮傳遞過程及特點。
3.血液
紅細胞壓積(PCV);血漿、血清;堿儲(貯);紅細胞的懸浮穩定性與血沉;紅細胞滲透脆性和溶血;凝血因子與血液凝固;血型和紅細胞凝集。
血液的組成及功能;血漿與血清的區別;血漿滲透壓的類型及作用;血漿蛋白的種類及功能;血液的酸堿平衡調節;紅細胞的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凝血過程的兩條途徑及三個過程;體外促進和延緩血凝的措施。
4.血液循環
心動周期與心率、每搏輸出量與射血分數、每分輸出量與心指數、心力儲備、自律性與竇性節律、正常起搏點、潛在起搏點、異位節律、期前收縮與代償間歇、血壓、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壓、外周阻力。
心肌的生理特性及特點;心肌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形成血壓的基本條件;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影響靜脈回流的因素;微循環的7個組成部分、血液流經微循環的三條通路及其生理意義;組織液的生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淋巴回流的意義;心臟的神經支配效應;頸動脈竇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
5.呼吸
呼吸;肺通氣、肺換氣、組織換氣;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呼吸運動;解剖無效腔;每分通氣量、肺泡通氣量、潮氣量與肺活量;通氣/血流比值;氧合作用;Hb氧容量、Hb氧含量、Hb氧飽和度、P50、氧離曲線;肺牽張反射。
呼吸膜的組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主要功能;肺通氣過程;肺通氣過程中肺內壓和胸內壓的變化;胸膜腔的特點及胸內負壓的生理意義;氣體交換機制及過程;影響氣體交換的因素;影響組織換氣的因素;血紅蛋白與O2結合的特征;肺的擴張反射過程;PCO2、PO2、H+對呼吸運動的調節。
6.消化和吸收
消化與吸收;機械性消化、化學性消化、微生物消化;腦-腸肽;反芻、噯氣、食管溝反射;容受性舒張、胃排空;尿素再循環;膽鹽的肝腸循環。
消化方式及其作用;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胃腸激素的生理作用;消化道的神經支配;唾液、胃液、胰液和膽汁的生理作用;胃液分泌的調節;唾液分泌的調節;胰液分泌的調節;瘤胃微生物生存的條件;單胃的運動形式;小腸運動的形式;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場所的原因;小腸內營養物質吸收的途徑及方式。
7.能量代謝與體溫調節
能量代謝、能量代謝率;食物的熱價、食物的氧熱價、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基礎代謝、靜止能量代謝;體溫;輻射散熱、對流散熱、傳導散熱和蒸發散熱;等熱范圍;風土馴化與氣候適應。
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機體的產熱器官和產熱方式;機體的散熱途徑和皮膚散熱的主要方式;機體對冷和熱的體溫調節過程。
8.泌尿
排泄;原尿與終尿;球旁器;腎小球濾過率及濾過分數;球-管平衡、腎糖閾、滲透性利尿、水利尿。
機體的排泄途徑;球旁器的組成成分及生理功能;皮質腎單位與近髓腎單位的區別;尿生成的過程;影響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因素;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作用的因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的調節,醛固酮的作用及分泌的調節;某些因素(如大失血、大出汗、嚴重腹瀉或嘔吐、大量飲用清水或生理鹽水、靜脈注射生理鹽水、腎上腺素及高滲葡萄糖等)對尿液生成的影響。
9.神經系統
反射與反射弧;軸漿運輸;突觸、興奮性突觸后電位、抑制性突觸后電位;中樞延擱;神經遞質、受體、受體激動劑與受體拮抗劑;膽堿能纖維與腎上腺素能纖維;反射時;感受器;牽張反射、腱反射、肌緊張;屈肌反射、對側伸肌反射;脊休克;去大腦僵直。
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神經纖維傳導沖動的特征;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經典化學性突觸的結構與特點;電突觸傳遞和非突觸性化學傳遞的特點;興奮性突觸傳遞興奮的過程;化學性突觸傳遞的特征(中樞興奮傳遞的特征);突觸前抑制和突觸后抑制的特點(與興奮性突觸相比);外周膽堿能神經纖維;膽堿能受體的分類、部位及其拮抗劑;多個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方式(中樞神經元的聯系方式);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特異性投射系統與非特異性投射系統的特點與功能;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結構特征與功能。
10.內分泌
內分泌、神經內分泌;自分泌與旁分泌;激素、內分泌腺、內分泌系統、協同作用、允許作用、應激反應和應急反應。
激素的生理作用;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充當第二信使的主要物質;下丘腦和垂體的聯系;參與糖代謝的主要激素及其在糖代謝中的作用,調節鈣磷代謝的主要激素及其作用;下丘腦促垂體區下丘腦分泌的激素(下丘腦調節肽的種類)及其作用;腺垂體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神經垂體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下丘腦-腺垂體-靶腺軸的內分泌調節;甲狀腺素的作用;地方性甲狀腺腫的原因及機制;胰島素的作用。
(二)動物病理學部分
1.緒論
重點:病理學、病理變化的概念,研究方法。
2.疾病概論
重點:疾病特征、疾病發生原因和條件的概念,疾病發病學的基本規律。
3.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重點:血栓形成的條件、過程、種類、形態、栓塞種類和充血、缺血、出血、梗死的病理變化及概念。
4.水鹽代謝及酸堿平衡障礙
重點:水腫、酸中毒的概念及水腫、脫水的原因及發生機理。
5.細胞和組織的損傷
重點:掌握萎縮、變性、壞死、病理性物質沉著的概念、類型及病理變化。
6.適應與修復
重點:代償、肥大、再生、肉芽組織、創傷的愈合、機化、化生的概念;各種組織的再生能力與再生過程。
7.炎癥
重點:炎癥局部的基本病理變化,全身性反應,炎癥時滲出的白細胞的種類和炎癥的種類和概念。
8.腫瘤
重點:掌握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病變、種類、命名及相關的基本概念。
9.心臟血管系統病理
重點: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的分類和病理變化。
10.呼吸系統病理
重點:掌握支氣管性肺炎,纖維素性肺炎的病理變化。
11.消化系統的病理
重點:腸炎、肝炎、肝硬化的病理變化。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2021考研大綱:河北工程大學《獸醫基礎》課程2021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考試大綱”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